上海一高校,半年两起“火警”,“燃” 起安全之思

来源:保卫处发布时间:2024-10-09浏览次数:10


第一起:宿舍火灾简述


2024年3月30日下午上海浦东新区沪城环路1111号,上海建桥学院一学生宿舍发生火灾,所幸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。据该校学生介绍,发生火灾的是一女生宿舍楼的一间宿舍。火灾发生时,该宿舍窗口先有烟雾冒出,随着宿舍内火势发展,很快有明火从宿舍阳台处蹿出,现场浓烟滚滚。发现火情后,现场有人立即开展灭火工作,同时有人拨打报警电话。

接报后,消防部门调派附近滴水湖、书院等消防救援站的多辆消防车赶赴现场处置。经消防队员扑救,明火熄灭,现场无人员伤亡。有学生表示,火灾起因可能与充电宝有关。目前,火灾确切起因正在调查中。



第二起:食堂火灾简述


2024年9月24日12时30分上海建桥学院北食堂发生火情,记者了解到,未造成人员伤亡。有学生反映,看到学校北食堂顶部有明火蹿出,现场不断飘散出灰黑色的烟雾,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。有人拨打报警电话。




火灾之思

这高校半年两起火灾事件引发了一些思考: 

1. 设施维护与管理方面:

电气设备与线路:高校内的电气设备使用频繁,宿舍、食堂等场所的电线、插座等可能因长期使用或过载出现老化、短路等问题。例如宿舍中可能存在学生私拉乱接电线、使用大功率电器等违规行为,增加了电气火灾的风险。学校需要定期对电气设备和线路进行检查、维护和更新,尤其是对锂电池为动力的各类电器设备,确保其安全运行。

消防设备与设施:消防设备设施是应对火灾的关键,但部分高校可能存在消防设施不足、维护不当或过期等问题。如灭火器压力不足、消火栓无法正常使用、火灾报警系统故障等,在火灾发生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。学校应加强对消防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,确保其完好有效。

食堂安全管理食堂是火灾高发区域,而且涉及多头多层次管理问题,尤其当炉灶、油烟管道等设备如不及时清理和维护,极易引发火灾。多方应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,规范操作流程,定期对食堂的设备和环境进行检查和清理。

2. 人员安全意识方面:

学生安全意识薄弱:部分学生缺乏消防安全意识,在宿舍内使用违规电器、乱扔烟头、私拉乱接电线等,这些行为都可能引发火灾。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,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。

教职工安全意识不足:教职工在日常工作中也可能存在对消防安全不够重视的情况,例如在实验室、办公室、公寓等场所使用电器设备不当,或者忽视消防安全隐患。学校应加强对教职工的消防安全培训,提高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。

3. 安全管理制度方面:

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:高校的安全管理涉及多个部门,但在实际工作中,可能存在安全责任不明确、落实不到位的情况。部分部门可能认为消防安全是保卫部门的责任,而忽视了自身的安全管理职责。学校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,明确各部门的安全责任,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监督和考核。

应急预案不完善:一些高校的应急预案可能不够完善,在火灾发生时无法及时、有效地进行应对。例如,疏散通道不畅通、应急照明设备不足、师生对应急预案不熟悉等。学校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,并定期进行演练,提高师生的应急逃生能力。

4. 校园周边环境方面:

周边建筑的影响:高校周边的建筑可能会对校园的消防安全产生影响,例如周边建筑的火灾可能蔓延到校园内,或者周边建筑的施工、装修等活动可能引发火灾。政府应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监测和管理,学校也要与周边单位和社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,共同维护校园周边的消防安全。

交通与疏散问题:高校周边的交通状况可能会影响消防车的及时到达,或者在火灾发生时造成人员疏散困难。交通管理部门应与学校群策合力,确保校园周边的交通畅通,同时合理规划疏散通道,确保师生能够迅速、安全地疏散。